加入收藏

2023-2024学年度学校师德先进个人风采展示

作者: 时间:2024-09-10 点击数:

 

罗晓婷,女,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教龄25年,现任教务处处长,是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负责人,先后被评为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江西省首届高校金牌教授、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赣州市先进工作者。她所负责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荣获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实现了我校在国家级课程方面零的突破。获江西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及二等奖各1项、江西省首届微课教学竞赛一等奖、江西省第三届移动教学大赛一等奖,江西省防疫期间线上教学优质课一等奖。

罗晓婷同志始终不忘教育报国初心,牢记“国之大者”,勇担立德树人使命,能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时刻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她善于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把枯燥复杂的课程演绎得生动有趣,用自己对生命科学的热情去点燃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情,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用润物无声的行动去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是学生心中的“女神”老师,她的先进事迹被学习强国及赣南日报屡次报道。罗晓婷作为一名党员和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守望自己从教的本心,守望学生的成长,守望教育领域的真善美,为更多的医学生当好成长成才的铺路石,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周娟,女,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教育厅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发表SCI论文多篇。指导本科生获得校级创新项目(一等奖)2023年江西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周娟作为一线教师以师德师风和课程思政建设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用师德师爱影响每一位学生。

准确把握课程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时代性、创新性,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2021年被评为“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获得2022江西省生化与分子学会微课比赛二等奖、2021年赣南医学院德技杯第二届课程思政说课比赛三等奖、2023年校级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2023年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优秀奖。主持了校级教改课题“本科护理学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多元混合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赣南医学院第十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积极参与课程建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2021年被评为“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3年被评为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指导我校学生积极创作作品参加全国生物化学歌曲大赛,两次获得全国二等奖。

 

高艳芳,女,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副院长,预防医学专业负责人。江西省医师学会公共卫生医师分会副会长,入选江西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评审专家和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控制专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技项目3项、校级课题5项,主持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1门、校级优质课程2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副主编《医学科研方法概论》、参编《SPSS统计分析应用教程》等教材。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学校“十佳青年”“最美班主任”“优秀党员”等个人荣誉称号。带领教研室获“三全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目前承担《预防医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卫生毒理学》《环境健康科学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李媛,女,中共党员,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副主任,讲师。曾获江西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省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等奖项,以及校级“教学能手”、“三全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李媛同志深耕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做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她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她积极传播正能量,在学生心灵这方沃土上,播撒求真、向善、尚美的种子,用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语言讲述最感人的中国故事,讲述国家从近代到现代到新时代的一步一步崛起、繁荣和强盛之路,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她积极传播红医文化,在担任红色卫生史博物馆讲解员期间,不仅讲好红医故事,还深入挖掘红医文化育人功能,与团队成员开展了一系列以“红医文化”为主线的铸魂育人的实践,有效将馆藏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了红色卫生资源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她长期从事苏区卫生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发表论文多篇,荣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她还曾担任班主任工作,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她关心关爱学生,力所能及为学生排忧解难,积极引导班上学生制定学业规划并督促跟进规划落实情况,班上学生严谨自律、勤奋努力,学风优秀,考研、考公、法考均取得不俗成绩,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李盈,男,中共党员,现任物理治疗教研室副主任,博士,留美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讲师。曾获全国康复与物理治疗科普大赛冠军、江西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江西省康复医学会首届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赣南医科大学第一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二等奖、赣南医科大学“最美班主任”、“三全育人”先进个人等。

李盈同志自2011年入校工作以来,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关爱学生的成长,在工作中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院和学校的发展做贡献。他担任物理治疗教研室副主任,在康复物理治疗新专业的建设中,他带领教研室老师迎难而上,制定了专业培养方案,开展了一系列专业相关活动,积极参与构建“2+2”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促进专业建设得到快速推进和稳步发展。他热爱教学,带领年轻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2024年在赣南医科大学第一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23年在江西省康复医学会首届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本科课程思政组一等奖。现主持江西省教改重点项目和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各1项。他担任班主任工作7年余,认真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荣获2023年度赣南医科大学“最美班主任”。他积极带领学生参加专业相关比赛,在第五届“西贝杯”全国康复与物理治疗科普大赛总决赛中荣获冠军和三等奖各一项,我校获最佳组织奖。

 

黄九忠,男,中共党员,药学院硕士生导师,医用化学教研室副主任,多次在年度考核和师德师风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曾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三全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以第一/(共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二十篇,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多个项目资助,指导研究生荣获国家奖学金和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黄九忠同志自2020年入职药学院担任专任教师以来,在政治素养、师德师风、学生培养、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高标准要求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从普通科研工作者到合格高校教师的成长。在教学中,黄九忠同志用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听课状态,积极回应他们提出的问题。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着重关心班上成绩靠后的同学,为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提供帮助和指导。经过两年努力,毕业之际全班所有同学平均绩点均达到2.0以上,后进学生的个人状态也有了较大改善。每一个学生的背后同样也牵动着每一个家庭,黄九忠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持之以恒的热情认真对待与学生相关的每个问题、每件事,不负学生信任和家长所托。科研工作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实现教师个人价值的重要手段。黄九忠同志在学生指导上亲力亲为带教实验,指导研究生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3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并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带领本科生获得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华中赛区一等奖及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等多个学科竞赛,并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

罗敏,女,中共党员,现任护理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助教。曾获校级辅导员技能大赛二等奖、辅导员知生赛二等奖等校级奖项十余项,获评2022年江西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指导老师、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参编教材1本,参与省级、市级课题各1项。

学生时代的罗敏深受学院老师的关怀与启发,立志要传承这份师恩。自2019年从赣南医学院毕业后,她怀着对母校的深深眷恋和对青年学生的满腔热爱,选择重返母校。

罗敏同志入职以来,她始终秉持“情系学生,共同成长”的理念,用真诚和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她每天深入学生宿舍,积极为学生答疑解惑,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在面对因家庭经济拮据而生活困难的学生,她下寝为学生宣讲国家资助政策,并帮助申请各项资助,她还自掏腰包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在学业上,她建立学业1对1帮扶机制,搭建交流平台,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她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在她的指导下,学生获第十八届“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二等奖、江西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银奖、学校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金奖。

五年辅导员生涯的洗礼,让她深刻体会到,唯有以心交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用爱滋养他们的灵魂,方能走出一条卓越而温暖的辅导员之路。在这条路上,她将继续以爱为舟,以梦为帆,与学生们共赴更加灿烂的明天。

                                                                

         王润秀,女,中共党员,现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任赣州市医学肾脏病学分会第一届血管通路专委会主任委员,是赣州市卫生第一批“十百千”人才,是赣州市卫生系统第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西医结合介入分会血管通路组常务委员,江西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等。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厅、市级课题10余项,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发表SCI等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人卫版教材2部,专利一项,院级新技术项目3项。

王润秀同志自2007年入校工作以来,一直在内科学教研室工作,无论是担任内科学教研室秘书还是专业课教师,她坚定投身于教学和科学研究,默默坚守在专业育人和思政教育一线。其中《内科学》课程是2021年校级思政教育示范课程,带领教研室老师积极推进课堂思政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教研室秘书工作10余年,她总是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点燃他们主动探索未知的热情,不断传创新教学方法,她总是告诉自己,对待学生,“不要着急,要有耐心,只要给他们时间进行知识储备,就一定能跟上我的思路”。虽然工作繁忙,但是她始终坚持每两周一次的组会汇报和文献学习,对学生的课题、论文进行梳理和规划,每一篇文章从撰写到投稿,都浸透着她的汗水。她始终坚信,要为学生照亮前行的道路,自己必须先放出光芒。疫情期间她用实际行动,为学生们厚植家国情怀,上了一堂堂爱国、为民的课,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学生的好老师。她曾获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心中的好老师”“优秀带教老师”“江西省百名抗疫医师”、赣南医科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10余项。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激励和鞭策每一位学子砥砺前行。

 

 

何天生,男,中共党员,理学博士,赣南医科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免疫学会理事。获校“优秀共产党员”“三全育人”先进个人等称号。

何天生同志自入校以来,时刻牢记教育初心,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积极主动承担教学与科研工作任务,争做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青年教师。在科研中,长期主要围绕病原性细菌和病毒在感染后所引起的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分子反应机理。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ing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影响因子10分以上2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1项,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赣南医学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1项,获聘赣南医科大学特聘教授,江西省免疫协会理事。该同志潜心教学,教学态度积极认真。主讲《医学免疫学》《医学分析与检测技能学》等本科生课程,《医学免疫学基础》《分子免疫学技术》等研究生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免疫学前沿技术与临床病例,理论联系生活,把复杂的免疫问题讲得更简单更易理解,深受同学喜爱,获得第一届“德技杯”青年教师分析与检测实验技能大赛“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得 “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实验设计论坛总决赛优秀成果奖全国金奖与全国铜奖各一项,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指导本科生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省级立项课题2项,指导本科学生获得赣南医学院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自然类二等奖。

 

李丽,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无党派人士,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精神医学教研室副主任。她始终相信“言传身教,桃李天下”。因此,不忘立德修身、雅正言行,潜心科研和教学。入职以来,认真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科研方面,该同志发表SSCI论文14篇。中科院一区2篇,Web of Science检索分别被引62次和17次,JCR一区9篇,累计影响因子近100分,总被引超过270次,同时作为国际多个学术刊物的审稿人。2020年获批江西省高校人文课题1项,2024年获批江西省社科规划基金1项,2023年和2021年分别获得江西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教学方面,2018年获批中华医学会课题1项,2020年获批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和校级教改课题各1项,2021年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项。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科学研究最新进展和趋势,将医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课程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为学生讲授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最新变化,帮助学生更新知识及提升研究探索的能力。努力将专业课程目标与育人目标有机融合,助力医学人才培养,为赣医发展尽微薄之力。

2021年获批校级科研团队以来,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吸取他人之长,与青年教师共同成长。2022年11月-2023年10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公派访学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与国际著名行为成瘾领域专家Griffiths教授开展合作研究。2024年6月参加赣州市知联会和赣南医科大学知联会共同组织的会昌公益宣讲活动,为高排中学的学生们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版权所有:赣南医科大学人事处